爱发体育手机在荣获第17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时,我写下了这样的感言:信仰与理念、激情与担当;勇立潮头,守正创新;无愧于职业、无愧于时代。
作为一名在新闻战线年的“老兵”,我在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工作中有幸参与和见证了历史的变革、时代的发展,负责、组织、策划、独创、参与多项重大主题报道、经济报道、重大新闻战役报道,如党的十三大至党的十九大报道、三峡大江截流、九八抗洪、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中国“入世”、抗击“非典”、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玉树大地震、“神舟”“天宫”系列报道、“嫦娥”系列报道、“蛟龙”探海、万米载人深潜、脱贫攻坚、中国空间站,等等。30多年来,“创新”早已经内化于心、融入骨子里:无论是面对庆祝建党百年、万米深潜、载人航天这样的重要任务、重大课题,还是面临新冠疫情、地震洪灾、国际舆论斗争这样的紧张环境、严峻挑战,我首先想到的依然是以创新破题,依然是以创新之力使得我们所守之“正”更加牢靠与丰满。
2012年,我主创完成的大型融媒体节目《数字十年》,以国际先进的“信息可视化”理念,将数据、数字具象化、人性化、故事化,实现“小清新大震撼”。节目受到广泛赞誉,中央定为党的十八大正式会议文件材料。2015年,我主创完成融媒体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将国际最前沿的电影表现艺术引入电视新闻制作,将主持人跨时空穿越、大数据新闻挖掘、多点信息的视觉化呈现等表现形式完美结合,生动而深邃地诠释了习关于“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和理念,节目获得央视年度创新大奖。2018年,我带队创办了“玉渊谭天”微信公众号,诞生于中美贸易战对美斗争需要的“玉渊谭天”独辟蹊径,创出重大主题报道的新媒体呈现新方式,述论兼具、元素融合、独树一帜,风格鲜明,被誉为新闻宣传战线颇具影响力的“轻骑兵”。
2012年,我曾带队历时6个月完成了“蛟龙”号7000米载人深潜系列报道。在节目生产体制上大胆创新,以全新的流程整合各方资源,节目收视连续三个月保持高位。2016年,我跨专业担任“十三五”国家重点项目《万米载人深潜全海深视频采集存储传输课题》总负责人,完成2012年“蛟龙”号海试未能实现7000米水下深潜视频直播。在五年多的时间里,我组织全国近百家院所、企业联合攻关,从摄像机镜头到蓝绿通信等全系统突破创新,实现了全球首次万米水下视频直播,北京演播室与马里亚纳海沟海底“奋斗者”号潜航员视频对话连线。我们研发的技术设备领先世界、填补国家空白。
2017年,我作为总导演历时7个月完成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该片充分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和高度智慧;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总目标、总任务;顶层设计、全面部署和基层实践;思想理论、体制机制和重大成果、重大突破;积极作为、攻坚克难的历程;人民群众的创造、创新和“获得感”。该片被业内称为国内四十年来少有的电视政论佳作。节目由中央办公厅正式下文,组织全国党员干部收看,被誉为“亿万人共话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课堂”,形成了现象级传播。十集节目承载和浓缩的是一个大国砥砺前行、壮阔恢弘的“国家叙事”。这部作品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问题导向”,新闻记者要用职业的眼光去见证和记录这个伟大的新时代,始终与党、国家和人民相依前行。青春会老去,但记录传播民族复兴伟业的激荡豪情,会让我们永远年轻。
从长征五号遥一2020年发射时起,到神十四号成功交会对接、穿舱,历时三年,我全程负责、组织、策划、主创中国空间站建设报道的全过程,完成了每次载人发射、返回、交会对接、穿舱、空间课堂等直播、新闻、纪录片以及新媒体产品。航天项目是大兵团作战,方案设计难度大、多工种组织协调实施要求严、创新环节多、风险概率高。在我的组织下,取得优异的传播效果,受到多方的肯定。
2020年,我作为总台武汉疫情前方报道组总负责人、前方临时党总支书记,从大年初二到4月底全面解封,坚守武汉抗疫一线多天,全程参加、组织前方的战斗。总台前方团队175人中,150人进入过红区,最多的达到40多次,大家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深入一线,实时发回防控工作最新进展。在报道中,我们深入践行“四力”要求,发扬敢打争胜的优良作风,用一篇篇增信心、强决心、稳人心、暖民心的报道稿件和一帧帧生动细腻、情感饱满的镜头画面,利用全媒体语境,客观、精准、创新,“全景化”报道武汉、湖北抗击新冠疫情历史事件的进程、可歌可泣的感人瞬间,回应受众关切、积极引导舆论、全力打赢武汉抗击新冠肺炎阻击战、舆论战,充分展现了新闻工作者践行初心与使命的担当与责任。
因工作需要,在总台新闻中心工作30年的我,一年前被派往广东总站暨粤港澳大湾区总部工作。远离本部,没有了播出平台,从“放眼全国选稿子”到“盯着本地找选题”……这样的挑战甚至是“落差”所带来的困难不言而喻。
破题的方向在哪里?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党组书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经常强调,我们要始终坚持不懈从习重要思想、重要论述、重要指示中找启迪、找思路、找答案: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要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此外,广东的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外贸进出口总额、市场主体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区域创新能力等一系列指标均位列全国第一甚至连续多年位列第一……
于是,我们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答案:要紧紧围绕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东、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生动实践开展宣传报道,要把习的重要思想,把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方略、重要举措,融入宣传报道中,要让我们的新闻报道及时、深入且润物无声地讲述发生在这片热土上的鲜活故事。当能够做到这一点时,我们就行驶到了守正创新的正确轨道上。
当方向已然明确,拿什么精准破题?湾区有千面,面面值得深思品评。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了通过电视——也即我们通常所讲的“大屏”,来报道新闻事件。但是,“大屏”的容量有限,当我们“渴望”容量时,又能够用什么来填补日常新闻报道的空缺,用什么来深思品评这热土上的每一处精彩?
创新需要“载体”。创新新闻宣传表达方式,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以新媒体述评这样一种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能及时播发又能迅速传播,既能以图文方式呈现又能以视频形式呈现的新媒体产品去打造宣传报道大湾区火热实践的“新高地”,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所谓新媒体述评,区别于日常新闻报道,需要我们秉持中央主流媒体的高站位、宽视野,加入作者的观点,以评带述;同时,它又区别于传统的评论文章,加入了更多鲜活的例子,运用更活泼生动的表达,以述促评。这不仅在总台各地方总站是“独一份”,更是开创了驻地央媒宣传报道的先例。
破题需要“工具”。当我发现,广东总站有这样一群青年:他们平均年龄大约30岁,在写作、摄像、编辑、出镜等各方面各有所长,在政策研究、国际传播等领域术业有专攻,我心里便有了底气。我始终提醒这些年轻人:作为中央主流媒体,我们的任何报道都要始终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价值追求,要敢于善于抓住每一个关键点主动出击,要始终保持方向准、站位高、格局大。唯此,我们的报道才能经受住历史的考验。
成功需要“契机”。2022年底,我国进一步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面对“后疫情时代”,作为经济第一大省的广东如何应对?如何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我们敏锐地发现,广东各地招商团分赴海外找商机抢订单,“以时间换空间”抢抓发展机遇。这一鲜活事实是广东贯彻落实指示,“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有力举措,也在全国具有示范带动意义。
我们迅速行动!从企业家到政府官员,从珠三角到粤东西北,我们在扎实采访的基础上,迅速推出广东总站,同样也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篇新媒体述评《广东海外包机“抢单团”释放怎样的信号?》,在央视新闻客户端推出,充分展现了政府主动作为、企业积极行动的“广东路径”。浏览量近100万人次,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从此,广东总站在探索建立新媒体述评创作机制的道路上大步向前:一方面,加强自身建设,打造学习型总站和复合型人才,通过建立业务学习中心组,深入研究习的重要思想、重要讲话,以及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方略、决策;另一方面,主动走出去,向本地优秀同行学习,目的是全面提升广东总站“评论员”的业务能力,努力将广东总站的述评在“全国站位”和“广东特色”方面结合得更紧密、更精准、更有影响力。
为了使新媒体述评这条创新之路走得更远、更实,我从未停止“思考”的步伐,克服困难,进行了述评可视化转化的成功尝试。广东总站坚定依托总台“思想+艺术+技术”和“5G+4K/8K+AI”战略、融合传播策略,抓住融媒体传播规律,以更加丰富立体的画面语言彰显“国家台立场”和“广东所为”。我们从政策导向和社会热点的结合中确定选题,尤其抓住适于视频表达、有生动现场的题材,以政策看“广东行动”的有效性,以行动看“广东政策”的科学性。为了避免可视化述评枯燥,我们以更轻松的语言阐述深刻道理,甚至大胆将“网言网语”运用到节目中;为了克服文字述评的局限性、延展视频表达的优势,我们在可视化述评中运用数据可视化、后期特效、建模等技术,使得整个节目画面精美、节奏鲜明、严肃与活泼兼具;为了避免节目变成单一的采访、探访类稿件,我们在“述”的基础上旗帜鲜明地彰显总台视角和国家广播电视台的立场,导向鲜明、主旨突出。
今年开春,面对“从广西开往广东的全国首趟返岗动车专列”和“广东季节性用工荒、争抢普工”的争议与冲突,广东总站的团队辗转广州、深圳、东莞、中山多地,甚至跟随招工团赴广西,推出今年第一篇可视化述评:《季节性用工荒不再 用工大省广东人才观有哪些新变化?》。“人力资源市场求人倍率超过2.0”“将流动的‘普工’转化为稳定的‘技工’”“产业和技工院校‘双向奔赴’”……一组组数据、一个个观点、一幅幅生动场景,集中展示了广东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新用人观”,也力证了广东破题“结构性用工难”带来的大面积“季节性用工荒”消失等一系列可喜变化。我们又陆续推出《高质量发展看广东:下一个“万亿级”为何瞄准新型储能?》《事关高质量发展这场“大考” 广东快递小哥申请作答!》《走出广交看广东自主品牌主动求变 看老字号企业如何扩大“朋友圈”》等产品,人社部、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官方公众号、抖音纷纷转载,也有力证明了我们选题之精准和导向之正确。
但我们也认识到,可视化述评制作周期长、技术难度高,不能完全满足需求。本着“短快精”的原则,我们创新推出《湾区三分钟》系列短视频。
2015年,我曾策划推出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进而拓展成专题、栏目、大型晚会,不仅造就了《大国工匠》品牌,而且在全国掀起了崇尚“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热潮。今年,端午节大湾区“飙龙舟”全网火爆。在“宁可煲烂爱发体育在线,不准扒慢”的口号下,造出划得更快的龙舟成了所有造船师傅的终极目标。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支撑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大湾区正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沿着高质量发展新赛道奋楫向前。当然,也少不了站在万绿湖畔看千帆竞发,在渔民归来鱼虾满仓的喜悦中,探索绿美广东的生态“辩证法”。不投放饲料,以鱼净水,最大限度发挥鱼类对水环境生态修复的功能。少了些“人定胜天”,多了些“道法自然”,从一汪清水中,我们透视广东绿美生态发展观念的重要转变。像上述这样活泼却深刻的选题我们实现了很多,一个个选题,就是一个个观察湾区的窗口。无论是对比过去,还是展望将来,或是深挖小现象、小事件背后的大政策、大发展,让内容有深度、有特点正是“三分钟”的优势所在……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对于评论而言更是如此。一方面,为了让《湾区三分钟》内容更“新鲜”,我们一次又一次压缩制作时间,从一开始“次日见”逐渐实现“当日评”。在选题策划、稿件撰写、现场拍摄和后期制作全流程不断挤时间,最终将成品时间控制在8小时内,尽最大努力为受众奉上最新鲜的新闻大餐。目前,数十篇《湾区三分钟》被网友评价为“‘金句’频出,‘网感’十足”,被国家部委官方号、澳门特区政府官方号、其他主流媒体广泛转载。“湾区三分钟,道理讲透透”这句开场白也已经成为广东总站在新媒体赛道上宣传报道广东的鲜活“标签”。如今,新媒体述评、可视化述评节目、《湾区三分钟》系列短视频形成的合力,已成为对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的有效补充,彰显了总台作为国家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也用广东总站的实际行动奋力唱响了广东锚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这个总目标的最强音。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深知,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从破题到创新走深走实,我们面对的每一次挑战都将成为创新的主战场。我也希望每一次创新,都是用时间和汗水做出的响亮回答,能够跟随这个伟大时代发展的坚定脚步,记录下每一个坚实的脚印,翻开一个个崭新的篇章,用新闻人的实际行动为时代画卷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肖振生:现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总站暨粤港澳大湾区总部党委书记。入选中宣部、教育部“千人计划”人才;中宣部、中组部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物“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独创、主创的新闻、专题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爱发体育在线。第17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获得者。(肖振生)